作為甘肅唯一全域性綜合型移動新媒體平臺,奔流新聞上線之初就明確提出四大特質:全域廣度、文化厚度、青春角度、民生溫度。圍繞四大特質,全方位構建內容生態(tài)。其中,文化厚度成為奔流新聞最鮮明的標識。
滋養(yǎng)深厚文化 塑造獨特氣質
甘肅歷史文化資源深厚。立足甘肅文化特色,奔流新聞在內容建設上突出文化特質,設置文化、大敦煌和非遺三個主打頻道,形成“3+N”文化架構布局,致力于深入挖掘甘肅文化、敦煌文化人文內涵和時代精神,向甘肅文化創(chuàng)意傳播高地邁進。甘肅歷史文化的諸多細節(jié),都在奔流新聞三個文化主打頻道中娓娓道來。
文化頻道中“尋隴”“閑譚”“大家”等欄目,帶網友和讀者乘坐“時光機器”,回看悠久的甘肅歷史文化?!皩る]”中,文字帶領我們探訪西出長安第一樓——甘肅隴西威遠樓、暢游《水經注》里能預言戰(zhàn)事的神秘之山——甘肅石鼓山;“閑譚”中,邀請文史專家作為特約撰稿人,在保證專業(yè)性的前提下,以輕松、趣味的語態(tài)講述著一件件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。例如,消失的甘肅會館、出道50年熱度不減反增的銅奔馬、揭秘甘肅近代工業(yè)不為人知的細枝末節(jié);“器物”中,主角是甘肅省的歷史文物。除了為大眾所熟知的“馬踏飛燕”,一系列原創(chuàng)文章為讀者揭秘濃縮大秦國策的甘肅鎮(zhèn)原秦詔版、見證明朝奢華的雉雞牡丹紋鏤
空玉帶板……
非遺頻道中,甘肅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更加接地氣、趣味的視角和方式得以展示。選題主打貼近群眾生活的衣食住行,傳播方式以多視頻、多圖像再輔以文字的方式,讓網友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甘肅的非遺寶藏。
非遺新青年 閃耀中國范——2022 全域聯(lián)動“直播非遺中國年”活動啟動預熱海報。甘肅新媒體集團 供圖
2022年春節(jié),奔流新聞聯(lián)動極目新聞、封面新聞等全國8 家主流新媒體發(fā)起“非遺新青年 閃耀中國范”跨區(qū)域大型直播,以進一步提升非遺項目的知曉度、非遺傳播的互動性、非遺受眾的年輕化。其中甘肅永靖“打鐵花”直播,被同步推流至海外平臺,全網在線觀看量超過1000 萬。甘肅非遺的身影通過奔流新聞走進更多大眾的視野與生活。
讀懂敦煌文化 播下自信種子
有人說:讀懂了敦煌,就讀懂了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半。敦煌文化的獨特魅力從何處來?敦煌的時代故事,對于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和弘揚有著怎樣的啟示?歷經千年的古老敦煌,如何保持年輕身姿,向世界自信講述?
座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,創(chuàng)新語態(tài)和傳播方式,多角度講好敦煌故事,激發(fā)文化自信,用心用情做好新時代甘肅文化(敦煌文化)的傳播者。國內媒體界獨樹一幟的大敦煌頻道,下設洞鑒、匠心、絕色和悅讀四個欄目,向人們生動講述海納百川的敦煌文化。
洞鑒欄目圍繞敦煌研究院“保護、研究、弘揚”的工作方針,一方面及時呈現(xiàn)敦煌文化領域內的最新前沿成果研究及成果轉化;另一方面以全方位的視角介紹敦煌歷史文化、人文地理和傳承保護等。堅守大漠、甘于奉獻、勇于擔當、開拓進取——這16字的“莫高精神”是一代又一代藝術家、學者、文物保護專家對中華文化赤誠信念的真實寫照。
“匠心”欄目以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為中心,通過人物對話、非虛構寫作等形式,體現(xiàn)一代代莫高窟人守護敦煌文化的堅定信仰和甘于奉獻的感人故事。絕色和悅讀欄目分別著眼于敦煌豐富的文旅資源和多樣形態(tài)書寫敦煌文化的作品,激發(fā)人們去探尋敦煌與眾不同的美。
激活視覺沖擊 推出爆款產品
信息時代,受眾被包圍在“信息浪潮”中。如何收獲受眾的青睞,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?奔流新聞選擇在“視覺”上出彩,原創(chuàng)優(yōu)質視頻、手繪長圖、聯(lián)動直播多管齊下,形成了文化創(chuàng)意策劃的特色優(yōu)勢,持續(xù)推出爆款產品。
原創(chuàng)MV《推開甘肅的門》封面截圖。甘肅新媒體集團 供圖
2019年策劃推出的“甘肅文物表情包”,引領了當年全國各地文博單位制作文物表情包的熱潮,被包括人民日報、新華社在內的全國300多家主流媒體、1000多個自媒體賬號轉發(fā),全網閱讀量超過1億,成為目前為止甘肅唯一一個點擊量過億的文化類新媒體產品;2022年5月甘肅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期間,奔流新聞策劃推出原創(chuàng)MV《推開甘肅的門》,詞曲畫面有機結合,串聯(lián)起甘肅的過去、現(xiàn)在與未來。MV在朋友圈刷屏,累計觀看量達到2800多萬。有網友留言“這是甘肅最好的宣傳片”;2022年8月,奔流新聞結合甘肅省博物館文創(chuàng)產品“綠馬”出圈,創(chuàng)意制作原創(chuàng)RAP動畫《銅奔馬》,再度引爆網絡,登上B站熱榜。該作品也成功入圍2023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項目。
今年是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10周年。在這個特殊的歷史節(jié)點上,著名作家葉舟繼長篇巨著《敦煌本紀》之后,歷時四年創(chuàng)作的又一部聚焦河西走廊文化、歷史、人物的雄渾史詩《涼州十八拍》正式出版,被評論界認為是一部“中華民族的義勇之書”,“是對共建‘一帶一路’倡議在文化上、在文學上的呼應”。
4月下旬,奔流新聞?chuàng)瞬邉潯笆松倌晗聸鲋荨づc葉舟同行”大型文學尋根之旅活動,邀請北京大學、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的18位優(yōu)秀博士生與葉舟一起,從蘭州出發(fā),一路西行來到武威,行進式考察了烏鞘嶺、八步沙林場等10余處自然人文景觀和文化地標,并在武威文廟舉行了文學對話活動?!笆松倌晗聸鲋荨蔽膶W尋根之旅因其新穎獨特的主題和創(chuàng)意,在文學界引起的反響、在媒體界引發(fā)的關注和傳播,都堪稱“轟動效應”。
“奔流出品,必是精品?!痹诟拭C省內文化機構和媒體界,奔流新聞已錘煉出一枝獨秀的文化類新媒體產品創(chuàng)意策劃和生產制作能力。當下,“傳統(tǒng)文化+創(chuàng)意創(chuàng)新+ 數(shù)字技術”這樣的組合形式,正在催生許多更加沉浸化、更具交互性的文化類爆款產品。奔流新聞正在實施的“推開甘肅的門”系列文化IP 創(chuàng)意工程,運用數(shù)字技術,賦能內容創(chuàng)作,將為廣大網友帶來更多新鮮豐富的視覺體驗,也將更好地展現(xiàn)甘肅文化的獨特魅力。(作者陳國寧系甘肅新媒體集團副總編輯)